教師如何在兩性平等教育中扮演稱職之角色
嘉義大學國教所 王友美
壹、前言
自教育部於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資訊、環境、兩性、人權等重大課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兩性的議題,得到各界更多的重視,政府機構、學校、專家學者及社會團體,也紛紛投入更多的關注。教育部為促進性別平等教育之法制化,結合政府相關部會、民間婦女團體與相關學者專家,共同研擬及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於民國九十三年六月通過實施,為我國性別平等教育之推動,開啟法制化之新紀元。隨著社會多元的發展,價值觀的急速變遷,舊有倫理道德觀念之約束力逐漸崩落,傳統禮教受到質疑,兩性的觀念逐漸開放,社會上有關性議題的案件及議題層出不窮,凡此種種因素,正混淆著學生的判斷力及價值觀,因此落實正確的兩性教育觀念更是刻不容緩。
貳、兩性平等教育之意涵
在「兩性平等教育」的實施上,國民教育階段的「兩性教育」的核心能力應包含「兩性的自我了解」、「兩性的人我關係」、「兩性的自我突破」等三項核心能力,而基本意涵乃是:
一、兩性的自我了解﹕了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更加了解自我,進而
肯定自我;
二、兩性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使自我的表現
能符合社會之期待;
三、兩性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兩性關係。
「兩性教育」的課程目標方面,共有六項,說明如下﹕
一、了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二、了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兩性的社會期待與限制。
三、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四、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五、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立兩性平權之社會。
六、建構兩性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而「兩性教育」的推動,乃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性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而達到兩性平等,並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然而,要確實落實兩性教育,必須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積極投入課程改革的實踐,並擬訂明確之課程綱要,讓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觀念。
參、教師如何教導、培養、落實學生正確的兩性觀念
兩性教育的課程目標,必須在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下共同著手進行,在課程的設計上,不能只偏重一方。在認知面,藉由了解性別意義、兩性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兩性的關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兩性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必須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然而在第一線執教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乃是最深遠的,教師若能在平日的教學中,著重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以落實兩性教育,配合言教、身教、境(情境)教,積極的將兩性教育議題融入於平日的教學及課程中,將更能落實兩性平等教育。以下提出幾項建議,以供教師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之參考﹕
一、教導正確的兩性觀念﹕
由於現今資訊媒體之發達,網路、電視、報章雜誌等管道普及,學生很容易從各處接收各式的訊息,因此容易受到電視媒體的報導而扭曲或誤導其觀念,甚至獲取錯誤之性觀念與性知識。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教師可利用彈性課程的時間,來設計以兩性平等或兩性差異等議題為中心的課程,教導學生認識兩性的差異,並了解自我的性別角色,培養學生與異性間互動應有的尊重之態度,使兩性平等的觀念能落實於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避免學校中或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性別差異﹕
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以及師生互動的過程,必須做學生之楷模,表現性別平等的態度。例如在工作分派上,教師應避免性別角色刻板化的工作分派,提供所有兒童參與各項學習活動的機會。在班級教學的討論中,教師應提供男女學生共同合作學習的互動經驗,並將種族與性別的迷思概念提出來作反思活動。在班級經營方面,更要避免性別差異對待及性別隔離現象。
三、將兩性議題確實融入其他領域課程﹕
兩性的正確觀念之落實,並非一蹴可幾,若要落實於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給於學生正確的觀念外,更重要的,必須讓學生們平日的學習過程及互動中不斷的學習並建立正確之觀念,讓學生在日成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正確之觀念與態度。如此一來,將兩性議題融入於平時的課程之中,乃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在各領域的教學中,可由相關的課程之主題中引入兩性教育的議題,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課程,只要有機會,教師可即時的融入兩性議題,引導學生思考或討論、發表其想法,並檢討學生平日的表現是否適宜,最後由教師做一澄清及總結,以落實並建立學生健康之兩性觀念。
四、以了解、分享、尊重、關懷的態度看待兩性的差別﹕
我們雖倡導兩性平等,但並非無視或忽略兩性的差別,兩性的權利可以追求平等,但是兩性的差異始終是不爭的事實,兩性在生理上的不同,使得兩性在外在的條件有了明顯的差別。落實兩性平等並非漠視兩性之差異,而是要了解、尊重兩性的差異。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的課堂上及互動中,可請學生們彼此分享及討論身為男性或女性的自我觀感及自我期許,以促進學生間良性的兩性互動,培養學生們建立正確的兩性觀念,以了解、分享、尊重及關懷的態度來看待兩性關係。
五、教導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之建立﹕
由於社會上之性侵害案件層出不窮,校園之性侵害案件也時有所聞,故學生們必須建立自我保護之意識。學校必須安排相關之講座或說明會來宣導校園安全之正確觀念,以培養學生之危機意識。教師們在平時可藉由真實之社會事件來警惕學生提高警覺,以免身處險境而不自知,亦可在平日的課程中融入自我保護之觀念,讓學生培養憂患意識且能習得方法及善用身邊之資源來自我防護,以避免遭到性侵犯。
肆、小結
學生乃國家未來最重要之人才,如何培養健全的國民,身負教育重任之教師乃責無旁貸,而隨著社會變遷與觀念之改變,國人對於性的觀念逐漸開放,加上資訊媒體的快速傳播,讓許多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下,接觸並吸收到許多不健全的性觀念與性知識,為了確保我們的下一代能發展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確之兩性觀念已刻不容緩,為了使兩性平等教育落實於學校教育之中,必須謹慎的將兩性議題融入各大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中。然而,站在第一線工作的教師們,若能對自我之角色能有更高的期許,將兩性平等的觀念更盡力的融入課程的規劃中,讓學生在平日的生活及學習過程中培養健全的兩性態度,對於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將有更深遠的影響。雖然兩性教育長久以來受到許多的質疑,各界對於「兩性平等教育」更有許多的批判,認為學校教育常淪為複製兩性的刻版角色與間接傳播或再製了不平等的觀念,面對諸多種種批判,教師們必須自我覺醒,體察自我角色,發揮專業之判斷力,盡力做好為人師者所應扮演的角色之責任,透過不斷的反省與實踐,來突破目前推動兩性教育之困境,幫助學生破除性別刻版印象與偏見,建立健全的兩性態度,以發揮兩性平等教育之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