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應用於學習型組織的創新教學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蔣秀清
一、
前言
學習型組織教學的應用,是應用科技與學習型組織內涵結合的新作法。希望透過創新的教學方式與課程的多元化,讓學生的學習心態與方法適當的修正,導向學習的生活習慣,讓學生產生廣面的思維,能夠更提升教學成效。過程中,拉近學生、家長、教師的距離,而擴展到學生家庭與整個學校校園,學生的教育是需要親師一起努力的。
二、
學習型組織在學校的應用
學習型組織對學校也具有適用性(Fullan, 1994)。Senge (1990)針對學習型組織提出五項修練:自我超越、共同願景、心智模式、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等五項促成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條件,並提到美國已經有許多學校都已經開始將系統性思考概念,應用到學校的管理和課程規劃上,並有相當不錯的成效。學校是過去五十年來,沒有太大改變的地方,而對我國而言,學校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將是我國能否發展成為終身學習社會的主要關鍵(教育部,1998)。
Senge (2000) 明確地揭示了學習型班級的意涵,也以五項修練為工具來建立學習型班級。但是透過學習型組織所具備的特徵要素,可以在學校班級利用相關教學策略與教學設備、工具來達成學習型的班級。學習型班級是在一個重視學習與個人能力和價值的環境下,班級的成員具有反省思考與良好互動的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也都可以運用多元的方式來學習,不會被天資所限,在學習型班級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每一個人也都能幫助他人獲得成功,因此,每個人也都是成功的學習者(Senge, 2000)。由此可見,只要能把握學習型組織的精神要義,以及所具備的特徵要素,根據班級的特性與需求,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並能激勵學生持續不斷的學習知識、創造知識、獲得成功的經驗以轉化成學習的動能、強調共享實際的行動與經驗,並使班級成員具備反思探詢與系統思考的能力,則班級一樣可以成為學習型組織,而在學習型班級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
三、資訊科技在課程應用之相關研究
由於電腦硬體的快速進步,視窗使用界面的普及,人性化操作界面因應而生。民間廠商投注於各式多媒體軟體的開發逐漸擴大,加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資訊教育於教學上的應用範圍更廣,應用價值性也愈大。以「明日教室」(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ACOT) 十年之長期縱貫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證實,老師可以將以教科書和坐著聽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轉換成現代化形式的科技教室。在ACOT 十年報告書中指出:「經由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科技之後,一位教師更能引導學生,讓他們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王緒溢,1998)。以資訊科技為觸媒,可以有效轉化學生的學習模式,教師的教學型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與教學品質。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老師運用的教具大都為黑板、海報、掛圖、電視(撥放錄影帶)、投影機、幻燈片及其他自行製作的教具。而現今在這網路資訊化的社會中,學生獲得訊息的來源已多元化,其中網際網路是一個新的大型圖書館。在網際網路上存在著豐富而多元化的資訊,而其特性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且操作很方便。因此,多數的學生在習得網際網路的運用技巧後,很自然地會從網際網路上去找尋資料,探尋問題與解決問題。因此,老師已不太可能只依原定的教學進度與範圍來進行教學。其所需要做的準備會更多,甚至要教學生如何在網際網路上做主題式的學習。所以老師所需準備的「教具」就必須含括運用電腦與網路。因此,資訊科技的設備與運用,就變成老師教學上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與教學方式。謝俊清(1997)也指出,資訊科技整合與網路資源建構分享,可使老師能有效使用科技與作教育上的應用,並具有下列優越的效益與特徵:
1.高速與精確的計算功能、龐大的資料儲存與快速的資料搜尋與檢索能力。
2.無遠弗屆的傳播能力、即時性的互動溝通能力。
3.使用者自主控制的即時互動溝通功能。
4.各類型媒體的整合運用能力。
5.群組合作運算與互動溝通的功能。
6.整合後的數位資訊,宛如具有生命的有機體,能衍生新的資訊與文化。
7.建構全球式多元學習情境。
8.重視數位化多媒體的展現。
9.強調非線性超媒體的連結。
10.兼顧同步與非同步的互動。
11.關注匿名式多元溝通模式。
12.把握即時性資訊需求提供。
13.營造豐富化資源學習環境。
四、資訊科技與學習型組織
目前全球正快速邁入資訊時代,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教育部,2000)。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並將資訊教育融入學習領域當中,而強調學生必須擁有十大基本能力中,運用科技與資訊也佔有一席之地。
資訊科技融入課程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參與情形完整的建置在網頁伺服器上,透過瀏覽器(Browser)便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隨地依其需要上線操作瀏覽與學習,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互相討論、分享知識與心得,教師也可隨時隨地透過線上編撰教材與學習者討論以了解學習者進度及評量測驗習者程度。而且,越來越多人將網路與電腦結合,應用於教學工作上(彭成瑋,2000)。目前全球正快速邁入資訊時代,資訊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網路社會(Cybersociety)。網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觀念就是分散式的學習資源,每個人各有專長,可以整合運用促進組織願景的塑造並達成學習社會的理想。利用網際網路的即時性與資源整合性,可以讓每個人清楚學習的信念並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組織的學習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達成,建立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
五、資訊科技與學習型班級之教學應用-學習型班級教學活動設計
壹、緣起
學習型組織教學的運用發展分成建立班級願景、採用五項修練精神為工具與策略、創新教學內涵與豐富教育學習方案、利用組織支援系統、利用教學工具建立實務知識等五個階段,以資訊科技為實踐工具,並利用創新的教育方案設計可以讓學生培養與建立在學習型組織的學習方式與態度,進而發展成學習型的班級。
貳、設計目的
一、協助學生對學習型班級的認識,以及學習型班級對自己的意義及重要性。
二、加強學生學習與同學的相處之道,進而為班級貢獻所能。
三、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實踐學習型班級,進而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
參、設計限制說明
本活動設計以國小五年級兒童為教學對象,透過網際網路、實際參與、討論、分享回饋的團體活動,以及學習單的個人反思、表達方式來進行。
肆、教學活動內容說明
一、學習主題:
(一)我們的願望
(二)校園植物大搜查
(三)小小播報員
(四)大家輕鬆來這裡
二、教學對象:
(一)學生先備經驗:已具備資訊科技相關技能。
(二)適用年級:五年級。
三、學生背景分析:
(一)學生由一年級到五年級已經接受四年多的資訊教育課程,已經具備網頁製作、簡報設計、文書處理、網路搜尋等相關電腦技能。
(二)學生經過五年級上學期重新分班,對彼此較不熟悉。
(三)學生家裡大部分有可上網路的電腦。
(五)本校屬中型的都會學校,本班學生家庭以中上階層為多,家長關心學校教育政策。
四、教學節數:共20節,利用課餘與彈性時間實施,每週五節,共四週。
五、設計理念:
(一)以學生為活動設計的主體,重視每位學生的學習。
(二)以全體學生參與為原則
(三)融入策略以建構學習型班級為最終目標。
(四)系統化的設計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五)加強成員互動與對話,擴散學習策略
六、單元架構:
七、活動或方案設計說明
教學活動(一):
活動名稱 |
我們的願望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時間 |
200分鐘 |
學生人數 |
35人 |
|
活動目標 |
1.引導學生認識班級的組成與成員,增加對班級願景的了解。 2.引導學生認識的班級願景與建立。 |
|||
具體目標 |
1.能透過網路發表自己意見。 2.能了解班級願景的意義。 3.能知道班級願景的重要性。 4.能網路填寫學習日記。 5.能利用電子郵件跟別人溝通意見。 |
|||
情境佈置 |
班級願景圖、電腦教室可以上網的電腦、LOXA教育網。 |
|||
活 動 流 程 |
||||
建構策略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1.建立願景 2.實務知識系統 3.五項工具修練 |
★教學流程: 1.引起動機:「班級願景」的聯想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和班級的關係。 2.請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上網討論,上網留言。 3.請學生填寫學習日記。 4.請學生利用電子郵件互相傳遞所查的資料。 5. 請學生經過上網查詢資料,上網討論,上網留言後,再次發表我的願望。 6.整合所有學生意見,再次全班討論,完成學習單,形成班級願景雛形。 |
40分 40分 40分 40分 20分 20分 |
電腦 電腦 電腦 電腦 願景圖 學習單 |
能踴躍發表班級願望。 能用網路填寫自己的願望,並互相討論。 能完成每日學習日記。 能寄信給同學 能用網路填寫自己的願望,並互相討論。 能用心聆聽並給予回饋與鼓勵,能說出班級願景 |
注意事項 |
1、LOXA教育網的使用訓練,需於前10節課完成。 2、對於中文打字比較慢的學生可利用下課時間完成。 3、加強學生中文打字訓練。 4、以班上幹部自行主持會議,並維持秩序,逐漸形成自律的班級。 5、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實踐學習型班級。 |
教學活動(二):
活動名稱 |
校園植物大搜查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時間 |
280分鐘 |
學生人數 |
35人 |
|
活動目標 |
1.
協助學生認識五項修練工具。 2. 協助學生建立團體學習的態度、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系統思考、共同願景的實踐。 |
|||
具體目標 |
1.了解自我學習與如何自我超越。 2.知道如何改變心智模式。 3.了解系統思考的優點。 4.了解共同願景的重要。 |
|||
情境佈置 |
電腦教室可以上網的電腦、LOXA教育網、校園取景。 |
|||
活 動 流 程 |
||||
建構策略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1.五項工具修練 2.支援系統3.實務知識系統 |
★教學流程: 1.先將學生以自然科實驗分組方式分組,發下「校園植物」的活動單及建置校園植物的網站,請各組分工到學校外庭拍攝與記錄。老師本身加入搜尋行列。 2.事先說明評分方式同時包含個人與整組的成績,並請學生開始查詢校園植物的詳細資料,標明小組完成的作者,並請小組討論。並請學生將每日學習狀況紀錄在學習日記,學習心得記錄在學習札記,並互相同組組員分享。 3.請小組建置介紹校園植物的網站。隨時討論與修正。 4.請全班同學進行整體性評分,並直接。給予建議 |
40分 40分 160分 40分 |
相機 電腦 電腦 電腦 |
能用心整組完成校園植物調查單 能完成學習日記、學習札記、能分享自己的做法。 能合作建置網站 能由作品中知道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並樂於合作學習 |
注意事項 |
1、學生拍攝外景時,要提醒學生把握時間。 2、請學校行政支援資訊設備、或協請家長利用假日支援到校拍攝。 3、進行分享活動時,學生討論時要注意提醒學生把握時間。 4、網站建置時,盡量時間內完成,開放下課時間以便學生建置。 |
教學活動(三):
活動名稱 |
小小播報員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時間 |
280分鐘 |
學生人數 |
35人 |
|
活動目標 |
1.協助學生認識五項修練工具。 2.協助學生建立團體學習的態度、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系統思考、共同願景的實踐。 |
|||
具體目標 |
1.了解自我學習與如何自我超越。 2.知道如何改變心智模式。 3.了解系統思考的優點。 4.了解共同願景的重要。 |
|||
情境佈置 |
作品發表海報、電腦教室可以上網的電腦、LOXA教育網。 |
|||
活 動 流 程 |
||||
建構策略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1.五項工具修練 2.支援系統3.實務知識系統 |
★教學流程: 1.老師先說明本次活動設計的主題與實施方式。 2.請各組學生將校園植物做成簡報 3.接著由老師示範簡報方式,並介紹老師參與建置的網站與發現 4.說明各組報告及如何進行 5.進行小組報告。 6.請各組報告,完成後在班級大團體中分享自己的看法,進行填寫學習單。 7.由老師帶領學生討論: (1)你認為這樣活動哪些優點?有哪些缺點? (2)哪組的表現最好,你從中學到什麼? (3)如果你可以對付出心力,想要怎付出,會有哪些收穫呢? (4)將以上討論繼續在電腦教室上進行 8.教師歸納今天活動設計的內容。 |
10分 70分 20分 20分 80分 20分 20分 10分 |
電腦 電腦 電腦 電腦 願景圖 學習單 |
能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合作完成簡報 能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認真聆聽各組的報告 能認真聆聽各組的報告 能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 能主動參與討論與分享。 能明白五項修練工具。 |
注意事項 |
1、LOXA教育網的使用訓練,需於前10節課完成。 2、對於中文打字比較慢的學生可利用下課時間完成。 3、加強學生中文打字訓練。 4、以班上幹部自行主持會議,並維持秩序,逐漸形成自律的班級。 5、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實踐學習型班級。 |
教學活動(四):
活動名稱 |
大家輕鬆來作伙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學生人數 |
35人 |
||
活動目標 |
1.協助學生認識學習型班級的特色。 2.形成自律的班級且學習型的班級。 |
||||
具體目標 |
1.能瞭解個人與學習型班級的關係。 2.能尊重與接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一同學習。 3.培養個人學習與團體學習同等重要的態度 4.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
||||
情境佈置 |
海報、流水音樂、討論單。 |
||||
活 動 流 程 |
|||||
建構策略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
1.五項工具修練 2.支援系統3.實務知識系統 4.班級願景建立 |
★教學流程: 一、引起動機: 1.當你從學校放學回到家時會有什麼感覺? 2.你比較喜歡在自己學習還是跟同學一同學習? 3.你一回到家如果可以上網最喜歡到哪個網站,為什麼? 4.你回家之後會跟組員連絡嗎? 5.你的家人覺得你有改變嗎? 6.你查到的知識被同學討論你有什麼感覺覺? 7.你喜歡分享你的札記給同學嗎? 8.你覺得網路的世界內容知識豐富嗎? 9.你會請你的家人一同加入討論嗎? 二、分組討論活動: 1.老師與各組進行心得分享。 2.各組成員互相分享心得,派代表將心得分享給全班同學 三、全班討論 1.請學生討論,班級願景有沒有達成,有哪一些可以改進的。 2.你喜不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3.家人會不會從中幫忙,並且關心這樣的學習方式。 4.想不想其他科目的教學也用這種方式。 5.對於組長的要求會不會不高興? 6.你覺得收穫最多是什麼?為什麼? 四、教師歸納: 1.需尊重每位學生的需求與能力,利用分散的資源整合成豐富的知識。 |
5分 15分 10分 10分 |
海報繪本簡報、電腦 播放音樂 |
能主動參與和發表。 能主動表達意見與分享心得,樂於接受別人建議。 能參與小組討論。 能聆聽老師的結語。 |
|
注意事項 |
1、LOXA教育網的使用訓練,需於前10節課完成。 2、對於中文打字比較慢的學生可利用下課時間完成。 3、加強學生中文打字訓練。 4、以班上幹部自行主持會議,並維持秩序,逐漸形成自律的班級。 5、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實踐學習型班級。 |
||||
六、結語
面對組織的改革、教育改革與資訊科技的衝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行為模式必須有所改觀,方能適應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曹世亮,2002)。所以,若是繼續用舊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已嫌不足,我們要學習新的學習方法,以學習型組織的特徵要素為基礎,建立學習型的班級,使用整合性的資訊科技建構知識與分享資源,將自然科學習成就與知識更有效的學習與運用,提高個人與團體的學習成效,進而發展成學習型學校與學習型社會。
參考書目
1. 王緒溢,1998,“明日教室-班班有一部電腦”,中央日報,87年12月28日。
2. 教育部,1998,推展終身教育、建立學習社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行動方案執行計畫,教育部,台北。
3.彭成瑋,2000,網路教學系統的理念、設計與實作,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 謝清俊,1997,“談資訊的定義與性質”,1997年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資訊工業策進會,台北。
5.Fullan,M.G, 1994,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OpenUniversity Press , Buckingham.
6.Senge, P. ,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organization,
7.Senge,P.M, 2000, School That Learn: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Parents,and Ever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 Bantam Doubleday,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