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 Norman H., D. Sunshine Hillygus & Lutz Erbring(2002). “Internet U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Sociability,” pp. 216-243 in B. Wellman & C. Haythornthwaite eds.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BlackWell.

 

網路使用、人際關係和社交

時間日誌研究

中正電傳所 古文秋

 

本文使用新的時間日誌法,發現網路影響了人際關係和社交--網路使用的時間和地點影響了FTF互動。家中的網路使用對於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時間有負面的影響,而工作上的使用則強烈的降低了和同事間的互動(但對家人和朋友的影響較小)。週末的網路使用較平常對家人和朋友的互動有較大的影響,這樣的發現爲網路使用的替代或「流動(hydraulic)」理論提供了支持--線上時間主要是相互競爭的行動,它並非對FTF社交時間的增補,但網路使用的地點和時間也決定了人際被影響的情況。

                                                                                                 

有人爭辯網路使用已經改變了經濟和社會生活,而網路使用對人際溝通和社交的影響就是主要的爭論之一。有一派學者主張網路使用是家人和朋友間的另一個新媒介,且導致更多且更佳的社交關係。另一派則認為網路使用是社交上的孤立,因為上網時間取代了其他社交活動和FTF。本文排除這種二分法,利用比先前研究更為詳細且採定義時間日誌的方式,詳加描繪網路使用時間和FTF互動上的關係,且這種方法能解釋網路使用影響人際溝通和社交的複雜性。

上述的爭論集中在影響的質和量上,且已於2000年的四份不同研究調查中出現,這些調查的發現是相似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美國家庭已經連接上網,傳送email、搜尋資訊和娛樂是普遍的網路使用樣貌;數位落差則是受到教育、財富和世代的影響。但這些研究的爭論點在於上網是否為潛在的孤立行動或是能使人們有更多的連結和社交。

這個爭論有兩個主要理論典範。Franzen2000)主張網路使得凡事(包含社交)更為有效,它視網路為新的社交工具。另一個則是替代理論或流動(hydraulic)的觀點從事某項活動時就不能行使另一項活動,即時間是零和的遊戲,一天只有24小時,且社交活動是相競爭、而非互補的。第三個典範:網路與其社交結果被稱為是共有社會的假設(communitarian hypothesis),它談論的是網路使用時間及其效果的品質--網路能消除實體距離,且能在共享的基礎上建立和維持人際的連結(或是和遠距親友的再連結、能使消失已久的情誼再生),而社會交換和社會網絡的支援創造了FTF互動所無法形成的虛擬社群。實際上這個觀點是藉由花時間在網路上所得到的,是能找回真實人際互動所失去的好處,而不只是侷限在時間量上的爭議。

在虛擬和真實社區,或真實和中介互動間的爭辯是社交和互動實際上所指的是什麼的問題。若人是社交性動物,則他就必需出現在其他人的日常生活中,那麼社交就是人類存在的重要要素。因此在檢視網路社交結果時,我們聚焦在主要的社會環境,而非去否認它是全球新社會網絡或社區的可能性。

先前的研究發現

Stanford2000 SIQSS的「網路與社會」研究中(採全國性的隨機樣本,本篇作者先前所作的研究),提出網路使用者花較少的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上街購物、看報紙、看電視,但卻花更多的時間在家替老闆工作。另外三個全國性隨機的調查也發現電腦使用和社交間的反向關係:58%的成年人花較少時間與家人和朋友相處;46%的人提到電腦使他們的閒暇時間變少。但UCLA的研究則認為網路降低家人相聚時間的說法是無根據的。

針對現有研究的主要批判有三:

1.     大部分的這些研究忽視網路使用量--它們簡單的區分使用者和非使用者,而後再對比兩組的社交情況,且將網路重度與輕度使用者看作是一樣的,因此網路使用的效果有可能被隱藏或稀釋掉。

2.     這些研究多侷限在雙變量分析,忽視控制人口統計因素(如教育、年紀、婚姻和工作)的重要性,這忽略了網路使用和社交間虛假關係(spurious correlations)的可能性,像是它不能解釋網路使用者有更多社交是因為網路、或是因為其高教育程度使然(高教育程度者傾向有更多社交和更有可能是網路使用者)。

3.     先前研究沒有行使適當的網路使用測量。它們仰賴受測者自己估計其網路使用量,而估計就會是有問題的,如用猜的、或是回答社會所欲的答案(如不想說自己看很多電視,因此會少報時間)。

本研究的設計

本研究採用多變量分析以闡明線上時間和社交時間的關係,且用時間日誌、時段抽樣、Web-TV的機上盒來作線上調查,以區辨出不同的使用量、地點、網路使用類型,以得到更精準的資料。

時間日誌最害怕的莫過於不正確的時間推估,且受測者很容易可以操弄研究的結果(ex謊報時間),且用電話來追蹤時間日誌也會有許多缺失。所以本研究將一天劃分為6個時間區塊(清早、近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且對總樣本隨機抽出哪一天(星期幾)後,再針對每個受測樣本隨機抽出哪個時間區塊來作訪問,每人訪問15分鐘,共調查600018-64歲成人的隨機樣本。這樣不但可以得到較精確的資料,也能得到較廣、較深入的樣本資料。

研究資料

本研究的比較重點:

1.     家中和工作的網路使用

2.     晚上和其他時間區塊

3.     週末和平常工作日

4.     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

還會對不同的人口背景資料作控制;分析可能影響關係變化的主要活動(如sleepwatch TV…);並用email的使用時間來分析潛在的社交利益。

 

自變項:網路使用時間;並計算受測者前一天在所調查時間上的主要活動為何,且將次要的網路使用加以備註、但未納入計算(如講電話時上網則不列入計算)。

依變項:人際互動的量(社交時間),即主動從事或參與和朋友、家人或同事間活動的分鐘數。

獨處時間:定義為受測者未主動參與社交的時間

資料分析

Table 7.2是網路使用對社交的迴歸,其迴歸的基準是控制婚姻狀態、性別、年紀、教育、族裔、親子關係、獨居。結果發現花在網路上的時間與花在和朋友、家人、同事相處的時間上,兩者是負相關的,且每花在網路上一分鐘,就幾乎有1/3是來自於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其效果不但強烈且達顯著水準。平均每天的網路使用是25分鐘,或一星期近3小時,也就是說平均一星期減少了與家人相處1小時的時間。

在工作上和朋友與同事相處的時間也類似,但不是這麼明顯。每花在網路上的時間一分鐘,就平均減少7秒與朋友相處時間、11秒與同事相處時間;也就是說網路使用的時間是來自於一天約減少了18分鐘或一星期1小時與其他人工作和玩樂的時間。但另一方面,每天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卻增加了45秒獨處的時間(未參與任何他人的活動),且一星期有2小時20分鐘的獨處時間,這個發現與早期SIQSSKennedy School的研究一致。

也就是說網路使用和受訪者昨天主要的FTF活動兩者間有「流動的」關係,且男性的效果較女性顯著(男性減少與家人互動的時間較女性多);當已婚者和單親者花較多時間與家人互動時,則獨居者卻是花較少時間的(平均一天少了1小時23分);65歲以下者縮減與朋友互動的時間比和家人互動的時間多,但卻增加了與同事相處的時間。而在獨處時間上,只有少數幾個人口變項對它有顯著的效果(已婚對獨處有明顯的負效果、獨居則明顯對獨處有正面影響)。睡眠和社交有負相關;工作對家人與朋友間的相處有負向的作用,但在和同事相處及獨處時間上卻有正面影響。

簡言之,不論花在線上的時間有多少、不論哪種社交類型,花在網路上的時間減少了FTF的時間,但卻同時增加了獨處的時間。時間可以重新配置,但卻不能增加,所以這證實了「流動」效果。

網路使用的環境

本文假設工作上的網路使用對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有較少的影響;且替代效果(displacement)假設在家中的網路使用對和家人、朋友的社交有負向關係;若不去管時間和地點,則效率(efficiency)假設網路使用和社交之間無相關或有負相關。而採用多重迴歸可以加以釐清這些關係。

時間上的限制

有某些日常生活的必要時間是無法變動的,如謀生、家庭照料、睡眠和吃飯。所以本文認為網路使用時間不會影響到這些固定的時間,但對那些可自由決定能花在FTF社交上的時間,則會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所以需將睡眠、工作時間和看電視時間予以控制。控制睡眠時間會降低可支配時間的分母,它也是一個計算變項,因為它可以增加或縮減可支配的時間(睡眠時間多,則其他時間就少)。

工作時間也須加以控制,因為工作和社交有潛在的優先關係。本文認為工作時間愈長,則使用網路的時間也愈長--就會花較少的時間與親友相處。所以工作時間應納入迴歸模式,才能看出網路使用在社交上的直接關係。

電視和網路時間通常被認為是可替代的,所有先前的研究也都認為兩者存在負相關。而它本身在效率假設上也存有某些質疑。若網路的使用能給予我們更多的休閒時間(也就是效率假設網路是人際間有效率的溝通工具),那也可以認為它給予我們更多可看電視的時間。

在家上網vs工作上網

替代效果:家庭上網排擠了和家人及朋友相處的時間;工作上網則排擠了與同事相處的時間。在網路/email的使用及和家人相處時間上的取捨,家庭的確是個重要的環境。

每天工作上網1小時,一星期工作40小時中,則一周就有2.5小時是來自於減少和同事相處的時間。網路和email是商場上強而有效的溝通媒介,但它卻犧牲了辦公室內的人際互動。

花在工作和家庭的網路/email時間,也對增加個人獨處時間有實質影響(互補效果)。Table7.3,在控制婚姻、獨居、看電視量、工作時間後,則每花在家庭上網一分鐘,就增加了40秒獨處的時間(工作上則有35秒)。另外,上網/email時間與獨處時間較與工作和看電視時間有更高的關聯。有趣的是,看電視時間與獨處時間是正向且顯著相關。

網路vs電視

許多研究提出電視對社交具不良效果,但本研究認為網路對社交的效果更甚於電視。電視和網路不同的地方在於看電視可以來去自如(可以將它從主要活動轉為次要的背景活動)。也就是人際間的互動可以在看電視時進行,在許多時候,當其他活動進行時,電視也可以是開著或被轉來轉去的。

但是網路要求較高的注意力,當有事情干擾時,上網就很難能繼續下去。而電視機通常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客廳,但電腦則放在較不會有干擾的私人空間中;且相較於電視,上網較不可能是群體的活動。

7.1上網相較於電視所產生的孤立效果。分為主動和被動參與其他人,及一個人進行。其中只有39%的人看電視是自己一個人,但上網者則有64%是獨自上網;有59%是主動和其他人一起看電視,但主動和其他人上網者只有10%

網路使用和休閒時間:平常和週末

週末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且可選擇如何支配和與誰一起共度;而相較於平常工作日,一般人在週末較有機會與家人和朋友相處。如果說流動的模式是正確的,那麼週末於家中上網的時間應該對和親友相處的時間造成最高度的影響。而Table7.4也顯示兩者的相關係數是0.75,這意味著每花在上網一分鐘,就得減少0.48秒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平均美國人在週末花14.3分鐘上網,就平均損失了26%11分鐘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而上網在平常工作日,對家庭成員相處的關係也呈現出高度、顯著且負向的關係,但其效過卻只有週末的一半,這再次證明了流動效果的假設。

檢視Email和社交

自電話以降,email是人類溝通工具上的重要突破。也有證據顯示許多人使用且enjoy emailUCLA的研究提到有76%的人每天至少check一次email,而Pew的研究指出有49%的上網人口每週至少和家人傳送email一次,49% email使用者若無法使用email則會擔心錯過太多。Email降低了書寫溝通的個人成本和風險:比書信的承諾少、比電話的個人性少。它可以方便遠距的人傳送祝福和資訊,也能大幅縮短傳送的時間(如信件要幾天)。

透過email溝通者是更合群的人?他們普遍是較佳的溝通者?有較豐富的社交生活?會如同先前的研究指出個人email行為與花更多的時間與親友互動間的關係是正相關的嗎?或者花時間在email上是受限於「流動」嗎?table7.5提出了一些解答。

自變項:工作和個人傳送email的量;上網總時間

依變項:和家人、和朋友、商業往來、獨處的時間等

在工作上的email對家人間的相處沒有顯著影響,但每收送一封個人email,就減少了將近一分鐘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個人傳送email的平均數是13,意味減少每天13分鐘,或是一星期大概少了1.5小時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一但控制了上網的時間,則email的效果就不顯著,且上網總時間在先前等式(線性方程式)上的係數是不變的。個人email對朋友、同事、獨處時間沒有顯著的影響。

Email的好處是幫助個人可以和別人保持聯絡,但結果卻是以某些真實人際互動作為代價。使用者每天花時間去check email確實是增補和人互動的方法,但email的關係是不等同於傳統的人際互動。虛擬互動是較表面的,人際傳播的目的不同於商業的立即、非同步、對等的email。雖然情感的表達可以在email中書寫出來,但是email缺少了眼神交會、肢體語言、臉部表情這些社會情緒的基礎,email似乎暗示在社會互動間質和量上的取捨。即便是電話也不能取代個人的拜訪,Email雖然較像是書寫,但它仍是較少情感或揭露上的偶發模式。

結論

本研究爲「流動」或替代假設提供了強力支持,未有證據支持效率假設。普遍來說,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則和家人、朋友、同事間的相處時間就更少,但卻有更多獨處的時間。這也許涉及到網路使用的地點,在家中上網對親友關係是負面的,工作上網則對和同事的相處有負向關係。週末較平常時間的上網會對親友的互動較不利,晚上和週末的上網則直接衝擊到與他人FTF的時間。當email無可否認的會帶來某些社會利益時,上網基本上卻是獨處的活動。上網的社會結果是降低了FTF的密度和多樣性,許多19th20th的社區和家庭連帶的崩解,其核心是由於現代性,而FTF社會連結的衰微也是因一個接一個科技變遷的結果。火車和汽車的行動性(mobility)使得再都市化和原子社區變得可能,飛機、高速公路和電話使得現代企業能同時在許多地方運行。對比於一兩個世代,他們的共通性是人們在同一地出生和成長,但卻在成年後生活於另一個地方。所有的這些變革對終身家庭、延伸家庭和友誼連帶具非預期的負面效果。

網路使用涉及到工作和家庭中FTF互動時間的取捨,這尤其重要,因為上網人口大幅增加,DSL也加快了溝通的速度,在家透過遠距工作也逐漸增加,所以和人互動的機會愈來愈少,另外獨居家庭也快速增加,所以獨居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也相對增加,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網路非計畫性的社會結果(網路使個人生活在孤立的社會)將會更普遍。

 

返回35期目錄